首页 -> 学科动态 -> 正文

首页

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性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发布时间:2024-05-24

2024年5月17-19日,由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深圳大学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课题组、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性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召开。

会议开幕式由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守奎教授主持。深圳大学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田启波致辞,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原创性成果。作为实践活动和正在生成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性发展既带来了新的机遇,又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和研究,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鉴于此,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性发展”学术研讨会,诚邀马克思主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深入研讨相关议题。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系广东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在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深圳改革开放史和马克思主义区域传播史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本次学术研讨会既是进一步凝聚和巩固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特色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诚邀学界同仁为学院学科发展提供宝贵建议的重要机会。

在第一场大会报告中,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天俊教授基于马克思的文本阐述了“马克思论德国现代化 ”问题。他指出,马克思注重共通性,虽然选择英国作为探讨德国现代化问题的典范,但其最终思考和关注的是人类的发展历史。德国需要向英国学习,积极构建现代化建制,同时,实践行动的力度要基于现实中对应该做的事情的排序,不要企图用规律代替对命运的责任。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刘教授论述了马克思19世纪50代以后的东西方社会比较研究及其理论贡献。他认为马克思围绕“资本批判”这一核心主题,并以其为总体性视域与方法论基础,实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深化与拓展。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宋朝龙教授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公有制主导的市场经济道路,是一种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曲折探索过程的结晶,具有避免西方金融资本主义现代化陷阱的能力和跨越金融资本帝国的“卡夫丁峡谷”的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黄志军教授考察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对现代化的探索与反思。他认为,马克思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和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通过理性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机理,揭示了现代社会与世界的进步性与鄙俗性这两种基本定向,把握到了创造交换价值作为社会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并从生产方式、交换方式、消费方式、人的能力体系等方面的现代化阐述了社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涂良川教授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叙事。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开创的现代化道路,蕴涵着中国解决现代性难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智慧。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要求意味着,其文明形态的创新不仅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而且从根本上变革着当代人类现代化的文明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杨洪源研究员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问题。他认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国际国内环境,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系统观念为遵循,从而更好地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

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傅鹤鸣教授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实践”,他认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式”,深圳以自己的精彩演绎为“中国式”注入了丰富的实践题材。可以判断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实践”最鲜明的实践品格就是深圳在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历程中科学、辩证地处理好了有为政府的“为” 与“不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破译“深圳奇迹”的最朴素密码和最基本的逻辑。

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小说副教授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他认为,从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至今,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解放与发展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贯穿中国共产党这百年历史的一个鲜明主题。百余年的时间里,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精神对中国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本次会议除设有8场大会报告,还特设了研究生专场。为期2天的会议中,专家学者在大会上作了深入而精彩的学术报告。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资源与理论表达”、“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展开与现实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拓展与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等多个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闭幕式上,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傅鹤鸣院长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认为,与会专家通过一天半的集中研讨,对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性发展的相关议题,进行了既具有高度学理性又具有思想深刻性的阐释,不仅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还为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