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课程——邢立军老师作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9-07-03

“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课程——邢立军老师作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专题报告6月23日,在文科楼办公区1600会议室开讲“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课程系列报告。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邢立军老师给学生们作“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专题报告。邢立军老师以其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丰富的研究经验,深刻阐述了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本雅明的机器复制时代的“震惊”艺术等内容,并与同学们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邢立军老师首先讲述了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邢立军老师从阿尔都塞的生平引入,介绍阿尔都塞的《保卫马克思》、《读< 资本论>》等主要作品。邢老师阐述了社会再生产与上层建筑的内涵,分析阿尔都塞关于生产条件的再生产的观点,指出任何社会形态都必须在生产的同时进行生产条件的再生产,因此必须进行生产力的再生产以及现存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同时,劳动力的再生产是生产关系再生产之中非常重要的方面。讲解和区分镇压性国家机器、意识形态国家机器(AIE)这两种国家机器,邢老师结合实例解析了二者区别:镇压性国家机器只有一个,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却有许多。统一的(镇压性)国家机器完全属于公共领域;与之相反,绝大部分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私人领域的组成部分。邢老师指出二者的基本差别在于镇压性国家机器‘运用暴力’发挥功能,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则‘运用意识形态’发挥功能;并讲解了“两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如何达到统一”这一问题。分析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的观点,解读包括“意识形态是个人与其实在生存条件的想象关系的‘表述’”、“意识形态没有历史”、“意识形态是物质性的存在”、“意识形态把个人传唤为主体”等观点,阐释意识形态的特殊性。

邢立军老师随后深入阐述了本雅明的机器复制时代的“震惊”艺术。邢老师首先介绍了本雅明的生平,其主要作品包括《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机器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德国悲剧的起源》等。从“经验”的艺术到“体验”的艺术,邢老师概括指出在当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艺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现象就是机器复制的大行其道。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的总体美学特征是“震惊”;所谓“震惊”,是指现实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在现代人面前改变,人们传统的感知方式陷入了瘫痪,往昔的“经验”萎缩甚至失效,从而造成的独特体验。分析“震惊”产生的背景,邢老师指出现代工业社会的特征日新月异的变化,当传统经验面对急速的变化感到力不从心时,“震惊”的心理体验便应运而生。应接不暇的刺激感受让人们变得麻木适应,由此,本雅明把对“震惊”体验的抵制与克服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批判寄希望于“震惊”艺术。解读“震惊”艺术与机器复制,邢老师指出机器复制是“震惊”艺术的重要传播和生产手段。随后,邢老师以电影为例分析了传统艺术与机器复制艺术的区别,增强了同学们对此的理解。并对机器复制艺术的政治功能进行了论述。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9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