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6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顺利举办。此次夏令营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线下有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中师范大学、湘潭大学、南昌大学、新疆大学、延边大学等高校的43名优秀学子参加,线上共有357人参与。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婷婷主持本次活动。

一、初见深圳大学:开营启航,定格青春记忆
上午,本次夏令营开营仪式在深圳大学博物馆展厅3号厅(校友广场一楼)正式启幕。孙婷婷副院长对营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介绍深圳大学自创立以来,始终与深圳特区血脉相连,同频共振,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衷心希望同学们深度体验深大的活力与魅力,特别是走进马院,感受这所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成长起来的马院的独特风采。

王萍副书记参加了开营仪式,她围绕学生工作向同学们做了介绍,并期待未来能有机会在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各位营员共度三年美好时光。

紧接着,营员们分为四组开展破冰活动,在互动中增进了解、凝聚共识,快速融入夏令营集体。活动中,营员们通过与深圳大学相关的知识问答、获取定制书签等周边纪念品,进一步认识深圳大学、了解深圳大学。同时,营员们在深圳大学博物馆“时光胶囊”收集平台,写下致未来自己的留言,定格在深圳大学的青春记忆。


二、走进马院:学术分享,共话成长之道
随后,营员们前往汇文楼2623进行师生学术互动分享,刘志院长致辞。刘志院长围绕“选择深圳大学马院的价值与意义”深入分享,并以“天时、地利、人和”概括学院核心优势。他指出,深圳大学马院具有巨大的发展成长空间,从时代机遇的契合,到城市与学校资源的支撑,再到学院师资与学术平台的保障,学院为学生们提供扎实的成长土壤和铺就多元的成长路径,希望大家选择深圳大学马院,与改革同行、与时代共进。

随后,研究生导师黄月细、郑湘萍、邹一峥、黄继朝和2022级优秀毕业生李程与营员们交流。黄月细老师以“20年老深圳人”与“普通教师”的双重身份,用真挚的生活与工作感悟,为营员们勾勒出深圳、深圳大学与马院的独特魅力。郑湘萍老师以“选择”为关键词,与营员们温情对话,用真诚分享解开大家在人生选择上的困惑,传递成长智慧,同时表达了在深圳大学马院从教的成长与幸福感。黄继朝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研究心得,以“问题意识”为切入点,为营员们带来务实而深刻的分享,指引大家在选择中锚定方向、明晰价值,并表示深圳大学马院在严格要求学术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邹一峥老师从学术研究切入,向营员们分享了自己聚焦的前沿研究方向,同时传递出对师生共研的期待,让营员们感受到深圳大学马院学术探索中的温度与潜力。

最后,优秀毕业生李程同学在线上以“筑梦、追梦、圆梦”概括自己在深圳大学马院的成长历程,用亲身经历为营员们展现了这里真实而丰盈的学习生活。

三、感知鹏城:研学体悟,触摸创新脉动
下午,营员们前往位于深圳人才公园的深爱人才馆研学,触摸城市发展的强劲脉搏,深切感受深圳以人才为基石、以创新为引擎的发展密码。学习期间,营员们或驻足凝视,或伸手感受高科技产品的材质触感,真切触摸到“深圳速度”背后强劲的创新脉动,对这座城市更添向往。


四、畅叙心得:圆满结营,共盼未来之约
夏令营结营仪式在汇文楼2623会议室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婷婷对本次夏令营活动进行全面总结,肯定了各位营员的优秀表现,并诚挚欢迎大家报考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自延边大学的孙铭同学作为营员代表发言,她衷心感谢学院精心组织本次夏令营活动,以“缘分”“圆满”“团圆”概括此行,期待未来能以新身份再次来到深圳大学马院。另一位来自云南师范大学的营员代表邹文海同学表示,对深圳大学在改革开放研究领域的优势印象深刻,认为这里有契合自身学术兴趣的沃土。之后,每位营员也分享了参与本次夏令营的感悟并领取结营证书。


本次夏令营同步开展的线上直播活动收获显著成效,直播内容涵盖活动全程,截至活动结束,直播累计收获近6000次点赞,900余次分享,更有1500余条评论互动,线上交流氛围热烈。

此次夏令营致力于为学员们搭建深入了解深圳大学马院的发展历程、学科实力、人才培养的桥梁,全方位展示学院在学术研究、教学创新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的丰硕成果,让营员们感受到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至此,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6年暑期学校夏令营圆满结束。